

日本將職業的相撲比賽稱為「大相撲」還記得那時最喜歡的選手是"魁皇"與"貴乃花"吧,現在的橫綱"朝青龍"是一位蒙古出生的外國人,卻在日本當上了相撲最高的位置橫綱,真是不簡單啊。
相撲在日本的歷史中出現的昰非常早的,在古墳時代(3~7世紀)出土的陶土就有相撲的樣子,也有在日本的神話裡看到許多相撲的影子,古代也有唸為「手乞」(てごい)意思就是只用徒手就將對方摔倒,相撲的選手稱為力士,聽起來就很有力。
相撲跟祭典的關係非常深厚,所以很多神社都會有舉辦相撲的習俗,就因為相撲的歷史與特性,所以在古時候女性是禁止觀看的,雖然現在沒有這個規定,但是比賽的場地「土俵」還是有女性禁止上去的忌諱(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)。

a.一定要加入「相撲部屋」才可參賽(同部屋的力士不能對戰)
b.身高167cm、體重67kg為最低新人力士的入選標準
c.入選後才能參加一年2次的甄選(背筋力、投力、握力、持久力、瞬間爆發力、敏捷性、50m快跑、心肺檢查等等)
d.必要時要出示相關文件
甄選合格後就是一條辛苦的路了,要從最下面的「序ノ口」開始爬起,除了橫綱之外表現不好昰會被降級的,相撲裡的每一個手勢每一個技巧都有規定與淵源的歐。
另外相撲的服裝與出場的儀式也是必看的地方,還有上位力士出場時身上帶的裝飾,都可以看見一個充滿傳統魅力的比賽。
【相撲小辭典】從出場到回場可是有傳統的,了解的話還蠻有意思的歐 ^_^


力士出場的地方。
↓

下下場出場前需來到土俵旁來準備。幕内力士有自己名子専用的坐墊、十両力士使用沒有名子的坐墊、幕下以下的力士沒有坐墊。
↓

上土俵前、首先見面的禮儀。
↓

「四股」為相撲的基本動作。「四股」原本唸為「醜」意為踏盡邪悪的意思。也有展示足腰練習成果的意思。一隻腳舉起用力踩下稱為「力足」。
↓

勝利的力士或是在旁準備的力士,拿起旁邊的柄杓拿水給上土俵的力士,接過水的力士會先漱口象徵乾淨身心。也會拿起旁邊的力紙,輕輕的擦拭口和臉、身體。
萬一比賽超過4~5分鐘還未分出勝負,會先請雙方下來用「力水」穩定一下情緒在重新比賽,所以力水也被稱為「化妝水」。
↓

灑鹽是為了清潔土壤的邪氣,向神明祈禱不要受傷的意思。職業賽的場合1日大約會用45k的鹽。基本上十両的関取才可以使用。
↓↓

蹲踞的体勢,左右大大的張開手,在把朝上的手向下。
↓↓

另外一個手勢,這是宣示沒有拿武器、堂堂正正戰鬥的意思。
↓↓

比賽線的兩力士面對面、踏出「四股」。必賽前需要交互踏3次。
↓↓

腳尖蹲著、膝蓋張開、肩膀放鬆、手輕輕的放在膝蓋上、重心抓穩。
↓↓

兩腳張開腰蹲低、兩手碰觸地面。用力盯著對手、準備好攻擊姿勢。
ps:
力士會將灑鹽→蹲踞→仕切り這幾個動作重複幾遍、是為了讓注意力集中集中的關係。另外不同的力士、也會出現帶有特徴的「仕切り」。
↓

也有人說相撲的勝負往往決定在開始的「立ち合い」。力士集中精神在這一瞬間進攻。
↓

勝負結束後互相的敬禮。以禮開始以禮結束。
↓

之後行司(司儀)會唱名優勝的力士、並用軍配(優勝扇)以示勝利。力士的右手往斜下放低,配合行司的動作。
↓

幕内以上的力士有選賞獎金。勝利的力士在「勝ち名乗り」之後、行司會贈呈懸賞的獎金。力士以右手先左→右→中的手刀來接收。